第244章
难怪原著中皇上没有选择赵安平当皇帝,肯定是看出了其心性能力不足。不过原著中也没提程逍年前世是谁在夺嫡之争中胜出,只了了提了一句赵安平因其而死。
进京前楼谪已经打听过了,当朝皇上年近五十,膝下有八位皇子。
大皇子赵永为皇后所出,待人良善颇有其母风范,但听说耳根子软,才识也相当一般,如今三十岁却迟迟没被封为太子,大家都心知肚明这位皇子八成没戏了。
二、三皇子都是贵妃所生,一位外戚是丞相,一位外戚是大将军,他们倒是野心勃勃,在朝堂上表现积极,但皇上的态度也不明确。
四皇子便是赵安平,他倒是皇后生的,只是这个二儿子为了避免又成老大那样,皇后倒是细心教导,才识能力一骑绝尘,但极其眼高于顶。
其他的几位皇子都是一般出生,普通妃嫔的孩子,没什么竞争力,年岁也小上一些。
不过哪有帝王不心狠手辣的,就目前几位皇子的表现来看,四皇子反而是众人眼里最有希望的,不过皇上好像也并不满意其。
年近五十还迟迟未立储,那皇子们间的争斗可不就越来越严重了吗。
思索间,楼谪边来到了御书房,苏公公先通报了一声,听到屋内传来雄厚有力的应允声,苏公公才恭敬地推开了门,“楼公子,请。”
“拜见皇上。”楼谪没什么心理负担地跪下,行礼道。
身着黄袍,气度沉稳华贵的男人将手中的奏折搁置一旁,露出了一个和蔼的笑容。
“楼谪,又见面了。”
楼谪正想着刚刚的声音有些耳熟呢,一抬眼便见黄袍加身的人他曾经见过。
这不就是衙门突然多出来的那个捕快卫兆吗?!
知道是大官,没想到是这么大的官啊。
赵为,卫兆,楼谪忙作出一副震惊的模样,随后又冷静地行礼赔罪道,“皇…皇上!草民有眼不识泰山,多有怠慢,请皇上恕罪。”
赵为笑意更深了几分,笑着起了身,将楼谪扶起,“楼公子不必慌张,在安陵游玩的几日倒是尽兴,安陵的风光与京城很是不同,一方水土养一方人,没想到楼公子你不仅一表人才才能更是出众。”
“苏邑,赐座。”
“皇上过誉了,多谢皇上。”
苏邑连忙将凳子搬来,赵为重新坐下,见楼谪坐下后,才再度开口道,“听老林说水稻产量增长一事也有你的功劳,又是火锅又是琉璃,又是脱壳机,楼谪,你是孤儿,与亲戚家关系并不好,前十几年无人教养,是如何学会这么多东西的?”
楼谪心里咯噔了一下,这皇上不会把他抓去切片研究吧,不对不对,现在没有研究所,最多火烧他,可是他会这么多东西,皇上应该不会做如此没必要的事情吧,还是打个哈哈过去吧。
“草民不才,一人住在山中平日便爱钻研些稀奇古怪之物,有的时候还会做些天马行空的梦,醒来便努力往那些神奇物件上尝试。”楼谪道。
赵为饶有兴趣地挑了挑眉,“梦中?朕还看过你县试府试院试的策论卷子,那上面不少想法闻所未闻,也是托梦所有?”
楼谪摇了摇头,“并非,草民所写策论皆是正对策论所问,结合我朝国情思索所论,都是草民的浅显之见。”
“可不浅显,朕见你对钱塘的水灾建议写得井井有条,对天水镇的蝗灾亦能有法应对,民生问题得心应手也罢,在为政之事上亦十分有看法,才情极佳,倒是个难得的人才,本来你是我朝第一位有可能三元及第的能人,但三年太久了。”
“朕从安陵回来后,已经给钱塘下了新旨意,让其修筑堤坝、连通河道、疏浚塘湖,大型水闸也正在修建,年初的时候新安排去的河道总督还上奏说效果显著,
朕已经打算将你写的法子写进水部新律例中了,你说的蝗灾办法朕也命人记载进农耕录了,就是你这为政之道还需你本人来施展,本来说等你明年殿试后再见,没想到你又发明了一个脱壳机,你才能实在出众,让你在科考的路上耽误两年实在是浪费。”赵为边说边笑,眼里满是对楼谪欣赏。
“楼谪,你觉得正七品奉议郎这个职位如何,可有委屈你了?”赵为问道。
正七品的京官,中了状元入朝也就是这个待遇,楼谪震惊不已,他进京前估计他最多也就是个九品芝麻官先当着呢,毕竟按他目前表现只是发明创造能力显眼了几分,拿出来的东西只是罕见了些,但功能并算不上什么稀奇,完全没想到赵为这般青睐与他。
楼谪忙起身撩了下衣袍跪下谢恩,“皇上过誉,草民能得皇上如此认同已是感念万分,怎么可能委屈,能进京城已是草民三生有幸。”
“哈哈哈好,好,好!以后就是楼爱卿了,苏邑,拟旨!”赵为将人扶起朗声道。
苏邑动作麻利地把圣旨拿了过来。
"为政之道,民生为本,楼谪这可是你在院试答卷上所写,从你所做的事情来看,朕相信你并非那些空谈之人,而是真正肚中有墨水、心中有抱负、手下有真章的人,你可别辜负朕的信任。"赵为边写字,边语重心长地说着。
第139章
“奉天承运, 皇帝诏曰,安陵人士楼谪,才高八斗, 学富五车,品貌出众, 参与水稻种植一事, 为我朝粮食增产献力, 制成精品琉璃, 增加我国特色产物品类, 又研发脱壳机, 便于民生,特封为奉议郎, 赐京中别院一处, 钦此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