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PO文学

手机版

PO文学 > 穿越重生 > 在北宋靠摆摊 > 第142章

底色 字色 字号

第142章

    “能行吗?之前不是说棉花都死了吗?”夏崇光有些不放心。
    这时候的棉花是从南方传过来的,不适应北方的气候。其实开封已经不算很北,但是跟南方相比肯定就不算南方。张希瑶之前就让家里人种过棉花。
    她也是想省些钱的意思。在南方一斤棉花也就三十文,到了开封至少翻四五倍,再运去北方又翻几倍。
    如果开封能种棉花,她就可以省下不少钱。
    可惜前几年种的棉花一直没能成活。天一冷就死。后来反复试验,通过对棉花种子进行处理,棉花才渐渐适应寒冷气候。不至于因为降温就死。
    夏崇光也是松了口气,“要是真的。那记得多给我留些种子。我也在自家地里种棉花。”
    虽说夏家可能少了一条商路,但是至少他比其他家能少些花销。毕竟张家不卖布,只是卖棉花而已。
    “以后你们家种的棉花都卖给我,我帮你们制成布,再卖向北方。只卖棉花就太亏了。”夏崇光笑道。
    “可以啊。”张希瑶一口答应。
    她问夏崇光再要两台纺纱机,正好白让的粉碎机已经做好了,不如让他帮忙改良一下梳棉机。
    她记得这时候的纺纱机好像没有飞梭。
    夏崇光点头答应,“可以。”
    跟夏崇光聊了一会儿,张希瑶就去了大伯娘的房间。
    陆氏和秋花问夏花在夏家过得怎么样,有没有人欺负她。
    夏花说了夏家的情况。夏家还没分家,一大家子在祖宅生活。但是大伯身体不好,大嫂要照顾他,还要掌管后宅,管不了外面的生意。
    三少爷夏路平还没有娶媳妇,平时都在书院读书。
    前两年夏家老两口陆续去世了。这其实也不奇怪。古人寿命很低。年过半百就已经算是古稀老人。更何况他们是五十五岁才去的。已经算是高寿。
    陆氏握住夏花的手,“女婿经常在外跑。你一个支撑门户,也太难了。”
    夏花笑着安慰她,“娘,府里也有管理。就是我自己也有贴身丫鬟。不会无聊的。”
    秋花问她,“几个丫鬟?”
    “五六个丫鬟,还有做饭的婆子,家生子都有好几房。”夏花笑道,“布庄还有好些绣娘。她们都在绣庄做事。”
    秋花松了口气,“那就好。大伯娘,你也不用担心夏花。她嫁进夏花是享福去了。”
    “是啊。她可是当家的娘子。”张希瑶也笑着安慰。
    陆氏又问夏花平时吃得怎么样,有没有受人约束。
    “我自己想吃什么就吃什么。上面也没有长辈管着。大嫂最是和蔼,对我也好。”夏花还告诉她,“他们做的糕点也很好吃。这回过来,我特地带了不少。娘要是喜欢吃,下回我再使人送过来。”
    陆氏生平最喜欢吃。只要女儿吃得饱,她就高兴。这日子就有奔头。
    她们在屋里聊得热闹。张婆子过来催促她们快些去灶房做饭。总不能姑爷带着礼物来了,他们连饭都不准备吧?
    陆氏也顾不拉着女儿聊天,立刻去帮忙。
    于是就夏花、张希瑶陪着夏花聊天。
    夏花问张希瑶,三郎什么时候成亲。
    “明年!”张希瑶想了想,“家里的房子有点少了。阿爷打算再往外扩。”
    夏花微怔,“你们平时不在家,盖那么多作甚!”
    张希瑶笑道,“我也是这么说的。所以阿爷打算粉刷一下。明年请你过来喝喜酒。”
    “好啊。一眨眼三郎也要成亲。”夏花唏嘘着。
    张希瑶有些好笑,“你马上也要当娘了。你现在正好。”
    得亏不是十四五岁就成亲生子。要不然身体都吃不消。
    夏花羞红了脸,拍了她一下,“你还没成亲呢。怎么老是把娘挂在嘴边。”
    “我实话实说啊。”张希瑶抽了抽嘴角。这有什么好害臊的。
    第75章
    在老家待了五天时间, 张希瑶就回到汴京。
    三郎接替张二伯的管事之位,开始适应做生意。虽然他对杂货铺不熟,但好在大郎一家都在杂货铺, 所以也不用担心出乱子。
    张二伯天天跑去跟京兆府的官吏套关系。
    张希瑶则则带着四郎到处看铺面。她手头有些钱,一直留在手里没用。这会儿再买个铺子, 就可以花掉。
    她来来回回看了好几天, 最终在外城最繁华的街道拿下铺面。
    四郎有些不解,“你为什么要把铺子买下?我看好多人都是租铺子。”
    “如果我们店开得火起来, 那些原房东可能会把我们撵走。那些租铺子的人都是有身份有地位,原房主不敢得罪。我们就不同了。”张希瑶是有自知之明的。
    四郎听完恍然大悟,“你想得很周到!”
    张希瑶买下铺面后就开始装修。
    家里有现成的水泥, 虽说数量不多,但是装修这个铺面足以。她现在需要弄出腻子,这样会让墙布洁白透亮。
    上辈子她不是泥瓦工,真的不懂配比。
    她就拿几样材料混合。她一开始以为现代的腻子的主要成分是生石灰, 毕竟颜色很像。可是她实验后发现生石秋抹墙容易干裂, 而且没有腻子的细腻。
    所以她又找了其他材料, 发现滑石粉也是白的, 更为细腻。
    只是有一点, 它粘性不够。而现代的胶水,古代没有。她就想到了糯米。古人很早就使用糯米抹墙。因为它能加固墙的韧性。
    <a href="https:///zuozhe/yinansuyi.html" title="易楠苏伊" target="_blank">易楠苏伊
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

设置

字体样式
字体大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