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33章
贾复一听,顿时大为恼火,寇恂居然真的溜了……于是他准备带兵前去攻打寇恂,但是他转回身一看,好家伙,他的士兵们吃得撑的撑,酒喝得醉的醉,这还怎么打寇恂啊!根本没法打。
没办法……贾复最终只能无奈地选择了放寇恂一马。】
刘秀闻言,心中哼笑一声,神色忍俊不禁,这到底是谁放过谁一马呢?
邓禹这个聪明人内心也是一片明了,与其说贾复放过了寇恂一马,倒不如说是寇恂放过了贾复一马。
贾复性如烈火,这个“拼命三郎”虽然深得陛下的信任,但陛下又不是那等偏信身边人,昏庸无能的君王,所以贾复若是真的伤了寇恂,从整件事来看,贾复才是那名犯错之人。
其一,他治军不严,纵容部将劫掠百姓,这一点本身就是他们陛下最为痛恨的一点。
其二,寇恂身为颖川太守,处置在颖川地界犯事之人,又何错之有?
所以在他的“其一”站不住脚,寇恂的“其二”理所当然的情况下,他还去伤害寇恂,那陛下是绝对不会将这件事轻轻揭过了,贾复必定要受罚的。
【寇恂双倍犒劳贾复的军队,然后又避而不见,难道寇恂是真的害怕贾复吗?
其实不是的,虽然说贾复确实勇猛,但寇恂也不是只会吃干饭的啊,他同样也是一名将领啊!
并且当时寇恂的外甥也在寇恂的身边,他的这名外甥跟着刘秀南征北战的,也很厉害。
寇恂的外甥听说自己的舅舅“不敢”面对贾复,就和他说,你不要害怕贾复,到时候我拿着剑站在你的身边,贾复要是敢动手,我就上去单挑他。
寇恂听了他外甥这么说,直接制止了他,然后将自己的想法讲给了对方听。
他说,当初蔺相如连秦王都不害怕,却对廉颇步步相让,这并不是蔺相如害怕廉颇,这是为了国家大义。区区一个赵国都能有这样的觉悟,我身为大汉王朝的臣子又怎么能没有这样的思想呢?】
这话直接说到了刘秀的心里去了……
臣子在做任何事上能够为国家考虑,为君王考虑,而不是出于自己的冲动、自己的私心,这怎么能不让他动容呢?
这世上多得是有的人为了争一口气,却犯下损害国家利益的罪。
此时的贾复心中猛然一悸,原是如此,雍奴侯并不是因为害怕自己,而是为陛下考虑,顾忌到陛下的难处,这才退让的。
与他相比,自己的行事作风,却是落了下乘。
贾复抿唇,片刻后,他脸色沉重地站到了寇恂的面前,重重地抱拳,躬身。
一切尽在不言中……
寇恂自然回以将领之间的礼仪,双方四目相对下,蓦然一笑,一笑泯恩仇……
刘秀顿时大喜,发出一阵笑声……
【寇恂不仅思想上为国家大义是正确的,行为上也是一针见血。
其实贾复之所以生气就是觉得寇恂没有给他面子。
越是身份地位越高的人越是看重面子,有时候托人办事,你面子给到他了,人家就算为难,高低也得给你办了。
所以当贾复的大军来到颖川的时候,双倍犒劳、好酒好菜,寇恂还笑嘻嘻地和他打招呼,这面子可算是给足了。
最重要的是这面子还是在贾复的下属面前给的,挽救了之前斩杀他部将时,贾复损失的威信。
寇恂解决了贾复损失的面子问题后,还暗地里找了刘秀来说和,让刘秀当和事佬最合适了。
需要特别强调的是,寇恂将此事上报给刘秀也是花费了一番心思的,因为他不可能直接就上报给刘秀知晓。
这要是真这么做了,岂不是变成了背后告黑状,打小报告了的人……贾复要是知晓了,那他们之间就真的变成死仇了。
所以到底是谁将这件事捅到了刘秀那儿的呢,正是寇恂的外甥。
其实寇恂当时和他的外甥说起蔺相如、廉颇之事就是在暗戳戳地暗示自己的外甥将这件事告知刘秀,他的外甥果然也不负他的期望就此事上报给了刘秀知晓。】
寇恂呵呵笑着,他的外甥经常跟在陛下的身边,由他告知陛下最合适不过了。而且是他的外甥,他的外甥会将这件事上报属实太正常了……
这会儿贾复也终于想明白了,他侧首睨了一眼寇恂,心中道,好你个寇恂,小心思还挺多,这一套一套的、简直就是连环给他下套了。
【当刘秀知晓这件事时,他立刻重视起来,马上将寇恂召到了洛阳。
然而寇恂到了洛阳皇宫,他一见刘秀扭头就走,因为当时贾复就坐在刘秀的身边。
刘秀赶紧把寇恂叫住了,说,天下未定,两虎安得私斗,今日朕分之。
刘秀也是个能说的,经过他的一番调解,贾复、寇恂就将此事揭过了……
据说最后这两人离开皇宫时,还是坐着同一辆马车离开的呢。
刘秀当皇帝当到这份上,他怎么不算是尽心尽力呢!事事操心,事事抓啊!】
第228章
【我们讲到现在,刘秀以洛阳为中心,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战争基本上是已经平定了,到此为止,刘秀可以说是基本上平定了中原地区。
但是我们要强调的一点是,中原并不等于当时的整个天下,所以说刘秀只是平定了中原,而不是平定了全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