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PO文学

手机版

PO文学 > 历史军事 > 皇长孙的团宠日常 > 皇长孙的团宠日常 第336节

底色 字色 字号

皇长孙的团宠日常 第336节

    奏疏还没到朱翊钧这里,先被胡宗宪训了一顿。奴儿哈赤盗擅闯天子行宫,盗取大明机密,论罪当诛九族,没有祸及家人就是天子宽厚仁德,还想要什么赏赐?
    觉昌安和塔石下次来讨说法时,李成梁原封不动转述了这番话。他在辽东历来颇有威望,觉昌安和塔石不敢多言,只当儿子狼子野心,丢了性命。
    近来仍旧与女真各部小有摩擦,并无异常。
    听完朱翊钧也没觉得松一口气,嘱咐李成梁,严密监视,不可松懈。
    院子外,一位年轻来回走动,左顾右盼,锦衣卫以为他图谋不轨,差点将他当场擒获。
    陆绎认出了他,赶紧把其他人拦下。朱翊钧听见动静,让王安出来传话:“陛下宣王将军觐见。”
    此人正是王世琦,听到朱翊钧宣他,迫不及待往里走。到了朱翊钧跟前,却发现眼前之人,与他三年前结实的少年天子似乎不太一样了。
    王安笑着提醒他:“王将军可是名门之后,别忘了礼数。”
    王世琦这才跪下:“末将参见陛下。”
    “起来!”朱翊钧说道,“听说升官了。”
    王世琦不好意思的笑笑:“是,前年升了千总。”
    “不,”朱翊钧笑道,“我是说现在。”
    王世琦被他问懵了:“现在?”
    朱翊钧点点头:“听戚继光说,你率兵巡视喜峰口,生擒一队巴林部骑兵。”
    王世琦挠挠头:“那日我正好出关巡视,见一对蒙古骑兵入村劫掠,便将他们擒获,回来审了才知道,是速巴亥的人,意欲挑起大明和喀尔喀部的矛盾。”
    朱翊钧赞许的点点头:“你做得很好。”
    王世琦铿锵的说道:“我身为大明将士,守护大明百姓是我的职责。”
    朱翊钧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:“所以,即日起,千总王世琦,擢升副守备。”
    王世琦立刻跪下抱拳:“谢主隆恩!”
    “起来吧!”
    朱翊钧一边叫他起来,一边挽袖子。王世琦见状,以为陛下要与自己比试一番,不自觉握紧了手中长枪。
    却见朱翊钧回身走到一旁,说道:“简修,你来与他比试比试。”
    “……”
    第291章 以前,朱翊钧要是……
    以前,朱翊钧要是听到谁功夫不错,都是自己出手,去跟人比试一番。
    现在,他要试探人家功夫如何,都让身边的人上,自己在一旁观察。
    张简修去跟人打了一架,打不过,有些丧气的回来:“我技不如人,给陛下丢脸了。”
    朱翊钧说:“没事,他一个带兵打仗的将军,狡猾得很,你打不过他,也没什么丢人的。”
    一旁的陈胤征拔刀:“我来跟你打。”
    他和张简修从小就认识,现在是一起值守乾清门的情谊,功夫比张简修好一些,见张简修败下阵来,自然要替他挽回颜面,也是为天子挽回颜面。
    朱翊钧一抬手,把他的刀又推了回去:“退下。”
    陈胤征服从性极强,朱翊钧让他退下,他就收了刀,乖巧的退到后面站着去。
    王世琦抱拳道:“这是陛下在考验我,张佥事承让,陈佥事,咱们下回切磋。”
    张简修看着像个小跟班,事实上,他和陈胤征都是天子钦封的锦衣卫指挥佥事,正四品,官可比王世琦大多了。
    “对了,”朱翊钧问王世琦,“你爹还催你回去考功名没有?”
    “催!”王世琦苦大仇深,“年初,陛下派他巡视宣府,还顺道来催了我一次。”
    文臣之家,出了个武将。也算一桩趣事。
    王宗沐身为刑部左侍郎,生怕他儿子在边关,一呆就是一辈子,总催着他回家参加科举。
    朱翊钧笑道:“去宣府可不顺利,这是特意绕路催你来了。”
    王世琦无奈的笑笑:“就差把我绑回去了。”
    朱翊钧问:“那你想回去吗?”
    意外的,王世琦并没有直接给出否定的答案,而是想了想:“若大明边关,如蓟镇一般,常年无战事,我便回去考功名。”
    朱翊钧点点头:“你爹和我说过你的事情,他说你自幼天资聪颖,文章作得好,若能科举入仕,将来必定能济世安民。”
    王世琦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:“父亲看儿子,怎么看都觉得好。我跟随戚将军,镇守边关,安邦定国也很好。”
    朱翊钧笑道:“你迟早会回去的。”
    这时,王安进来禀报,他要见的人来了。
    “快宣他进来。”
    王世琦退下不久,就有太监带着一名官员走进院子。那人三十多岁,身材挺拔清瘦,着绯色常服,绣云燕补子,乃是正
    四品官。
    他跪在地上,向朱翊钧恭敬一拜:“臣,按察使司副使蔡可贤,扣减陛下。”
    “起来吧。”
    蔡可贤站起来,朱翊钧盯着人家看了半晌,笑道:“爱卿果真名不虚传,丰姿白皙如神仙。”
    此人正是曾经单骑前往蒙古营帐,与俺答使者交涉,后又得三娘子垂涎,掳走十余日的蔡可贤。
    如此看来,确实气质出尘,相貌堂堂。
    听到朱翊钧的话,蔡可贤汗颜的低下了头,心道:“如此言语轻浮,你若不是皇帝,我能跟你拼命。”
    嘴上却说:“前尘往事,陛下就不要取笑臣了。”
    朱翊钧大笑:“这怎么是取笑呢,这是朕对爱卿的认可。”
    至少是颜值上的认可。
    蔡可贤仍是低着头,羞中带怒。他寒窗苦读,一朝高中,本想凭才华兴邦立国,奈何却因为一副好皮囊,频频引人注意,甚至招来无妄之灾。
    他已被罢官,回家闲着,本以为此身报国无望,忽然又官复原职,还是天子亲自下旨。
    朱翊钧让人蔡可贤赐座,问了他一些地方兵马、钱粮和屯田之事。
    按察司副使兼兵备道,集军政、监察大权于一体,尤其对于边镇而言,至关重要。
    面对面向皇上汇报工作的机会难得,蔡可贤抓紧时间,把这几年的工作都总结了一遍、
    其中,就提到这样一件事:“近些年来,山西商业兴旺,行商人数颇多,其往来资金可达十多万至上百万两白银。当地官服为增加收入,在各地设卡,征收捐税,有些官吏乘机以各种名目贪赃,为此,朝廷曾派人到各地监督,而这些监官也多利用职权敛财。”
    按照大明以往习惯,派京官监督地方官,又派科道官监督京官,再派太监监督科道官……最终,起不到监督的效果,反倒把上述官员全都养肥了。
    朱翊钧惊道:“还有这么事?”
    蔡可贤躬身:“请陛下明察。”
    科道官违背权重,太监更是飞扬跋扈,尤其在隆庆时期,穆宗纵容宦官,以至于这些外派的太监,在各地大肆敛财。
    蔡可贤一个小小的按察司副使,管不了京官,更管不了太监。
    朱翊钧来回踱步:“你写个折子呈上来,朕派人去查。”
    “你回去之后,严厉整顿山西各处关卡,立即取消苛捐杂税,惩治不法官吏,使货运畅流,扭转风气。”
    “臣遵旨。”
    思忖片刻,蔡可贤又道:“臣还有一事。”
    “你说。”
    “大约在汉唐时期,就有山西商人北上,售卖茶叶。如今宣府张家口堡,大同府新平、德胜两堡,太原府水泉营堡设立的马市已颇具规模。”
    “臣以为,不如沿着前朝所辟驿道,继续北上,让山西,乃至全国商人能将货物卖到北边更远的地方去。”
    这个思路和开海异曲同工,区别在于一个走海上,一个走陆上。
    海上有海寇,陆上更麻烦,不仅有贼寇,还有别人的地盘。
    蔡可贤接下来要说的才是重点:“朝廷可否再与蒙古各部商议,将原本废弃的驿道,开辟为官马大道。”
    这个想法很好,就是难度太高,给朱翊钧和朝廷出了个巨大的难题。
    虽然最大的土默特部和察哈尔部先后与大明达成和议,但蒙古六大部落之下,又有无数分支和小部落。
    就算是早已归顺多年的俺答和他的土默特部,其中也不是每个部落都肯归顺,有些小部落时常骚扰大明境内的村落。
    就连俺答身边的人,也有不小的矛盾,比如他的侧妃三娘子和他的长子辛爱,二人多次传出水火不容。
    更别提察哈尔部,土蛮也并非真心向大明称臣,不过是希望大明重开马市,让他能在物资充足的情况下,大力改革。
    只是,土蛮为了马市,确实做出了巨大让步,朝廷才与他们达成和议。
    朱翊钧在院子里踱步,蔡可贤提到的四个马市,朱翊钧都去过,那时就已经非常繁荣,经过三年多发展,不知现在又是什么样子。
    其实,蔡可贤所说,开辟官马大道,延伸至北部,这个提议他也非常心动。
    赚钱的事情,谁能不心动呢?但其中涉及到众多环节,他没有轻易给蔡可贤答复,只说此事需从长计议。
    当天,戚继光邀请的几个蒙古部落的使者先后到达蓟镇。大明虽没有让他们进城,却允许他们在长城以内扎营,并在晚上设宴款待。
    土默特部这次派来的使者是素来与大明交好的三娘子和把汉那吉。
    把汉一到蓟镇,就四处向人打听,戚家军阵中有一年轻将军,名叫李诚铭,是他的安达。他们已经三年多未见,此次来蓟镇,除了参观练兵,她还想与安达叙旧。
    小爵爷来戚家军四年,无人不识得,很快,人就到了把汉那吉的营帐外。
    把汉迫不及待营出门去,在见到李诚铭的那一刻,笑容僵在了脸上,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说道:“啊!”
    李诚铭露出尴尬而不不失礼貌的微笑:
    “昭勇将军。”
    他以大明的封职称呼把汉那吉,后者听了还挺受用,脸上却仍是一片迷茫:“你怎么……怎么和以前长得不一样了?”
    他上次见到“李诚铭”,对方还只是个还只是个十六七岁的少年,虽然过了三年多,那也不能变化这么大。
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

设置

字体样式
字体大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