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9章
“好听,“许昭不好意思地笑笑,“你再说说话。”“说什么?”年牧归问。
“随便说说吧,”许昭想到了问题,“你白天送别的时候,是不是给了宁璟一包东西,是什么?”
“你的赎金。”年牧归道。
许昭嘿嘿笑着,“那我也太不值钱了吧。”
年牧归也跟着笑了笑,胸口的声音起起伏伏,许昭享受地抱紧了年牧归的腰。
“我给了他一包许昭的遗物,”年牧归道,“一块铜珮。”
“啊?”许昭差点没听明白。
不,他就是没听明白。
“你说什么呢?”许昭抬起脑袋,看着年牧归。
年牧归伸手把他脑袋按回去,继续压在自己胸口上,“别乱动,我慢慢跟你说。”
“其实,你不是刺客许昭,是不是?”年牧归问他,“你是另一个许昭。”
这事其实也不算秘密,毕竟年牧归那么厉害,许昭觉得他从一开始就露馅了。
不过,该怎么跟他说自己来自哪里呢?
他能信么?
许昭舒了口气,“是,我不是那个刺客,这个身份是…”
“嗯,”年牧归道,“你连刀剑都不认识,身上也没有练武的痕迹,怎么会是刺客。”
“我一直在想,你究竟是谁,从哪里来的,是失忆之后随便弄了个身份,还是叫人设计了,一直也查不到什么。”
“你还查我啊?”许昭抬起头。
年牧归又把他的脑袋按下去,“查,怕有什么人害你,也想帮你找找身世。”
“不过,这些都不重要了,我不管你来自哪里,只在乎你以后会不会留在我身边。”
“会的,当然会了,”许昭点了点头,“我来自一个很不一样的地方,反正很复杂,我以后慢慢跟你说。”
“好。”年牧归轻轻挠着他的后脑勺。
挺舒服的,许昭眯着眼睛,觉得自己像一只被抚摸的小猫。
两人这么安静了一会,许昭突然又抬起头,看着年牧归,“可是你还是没有说宁璟的事,他以前是不是认识…那个许昭?”
说完,不等年牧归来按头,他就自己又老老实实把脑袋贴在了他胸口。
年牧归笑笑,忍不住在他后脑勺上抓了抓。
“这事说来话长,该是一个漫长的故事,十几年了。”
许昭稳稳地趴在年牧归胸口,跟随他胸口的呼吸慢慢起伏,认真听年牧归讲这个故事。
“十几年前,大盛山河破碎,先帝出征路上突然崩逝,只留下两个年幼的皇子,一个是才三岁的今上,另一个便是还在襁褓的齐王宁璟。”
许昭点点头,“所以,先帝把今上托付给你,那齐王呢,怎么流亡了那么久?”
“宁璟那时候刚出生,他母妃无所依靠,抱着他投奔了娘家兄弟,你猜那人是谁?”
许昭福至心灵,脱口道:“难道是,裕王爷?”
“没错,”年牧归用指尖轻轻捻着许昭的耳垂,“裕王爷那时并未展露锋芒,托病留在临安,后来我带兵打回京城,他便又跟着搬了回来,带着当时才刚会走路的宁璟。”
“刚会走路,那也就两岁吧。”许昭问。
“差不多。”
年牧归继续道,“再后来一年多的时间,我带兵扫平边境,收回了大盛的失地,终于天下太平,裕王爷才逐渐展露他的野心。”
“其实我早就知道他在私自屯兵,也知道皇位虚悬太久,两位皇子必然要选择一位登基,局势很明朗,我有先帝遗诏,站在今上这边,裕王爷自然是站在齐王宁璟那边。”
“不是有遗诏么?那他还争什么?”许昭问。
“天下在手,遗诏算什么,”年牧归道,“自古成王败寇,不拼一把怎么行,他蛰伏太久,不甘心一直被我压在头上。”
“那他造反了?”许昭问。
“他若真的造反,十几年前早死了,也不会有后面这些事,”年牧归道,“这正是他的高明之处。”
“那段时间,我临朝理政,京城遵从先帝遗诏,准备拥立今上,便在今上登基之日,御林军首领突然造反,挟持今上,血洗皇宫。”
许昭听得直皱眉,“那后来呢,怎么样了?”
“有你相公在,自然是平定了,”年牧归伸手在他眉心揉了揉,“别老皱眉。”
他继续道:“今上的登基大典有了血光,他一个不到六岁的小孩被吓得状如痴呆,朝中大臣大都蠢蠢欲动,有人勾结北漠,趁机在边境作乱,害怕了?”
“没,”许昭顺着胳膊找到他的手,紧紧抓住,“心疼了。”
年牧归回扣住他的手指,笑笑,“没事,那段时间的确很难,但有你相公在,谁也不敢乱来。”
“后面,又是大半年的时间,我平定北漠,肃清朝野,拥立今上登基,自己临朝摄政,这才有空去收拾幕后的裕王爷。”
许昭眨眨眼睛,轻轻呼出一口气。
年牧归伸手拽过被子,搭在许昭身上,“裕王爷并没有因此反出京城,而是在府里等我,抱着母亲的牌位。”
“我知道如果母亲还在,一定会叫我放过他,所以我没动他。”
“我在裕王府的后院,并没有看到齐王宁璟,而是另一个孩子。”
“另一个孩子?”许昭问。
“应当是裕王爷得到消息,提前把宁璟送出去了,弄这么一个孩子来混淆,”年牧归勾勾嘴角,像在回忆,“那孩子也才三岁多,踉踉跄跄地跑过来抱我的大腿,他说他叫许昭。”